
文/李晓春
解放军电视宣传中心参加第二届索尼4K杯的作品——《风•雷•动》,惊艳亮相,为4K杯颁奖现场的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光影中的直升机,螺旋桨旋转的动感画面,大气恢弘的直升机空中俯拍镜头......
不一样的挑战
解放军电视艺术宣传中心技术部副主任张斌先生介绍,他们之所以拍摄《风•雷•动》,是为了参加索尼4K杯。看到北京台、上海台等大台都在纷纷进行4K的尝试,加之他们也一直有试验使用4K的想法,也使用索尼F55拍摄过女子仪仗兵(但没有4K成片),他们希望通过参加索尼4K杯的机会,把4K的整套流程摸索一遍,对设备考查一番。于是乎,解放军电视宣传中心的第一部正式的4K作品问世了。
在选定题材时,他们给自己设定的标准是可以反映4K的高像素、高宽容度,采用适合表现4K的5.1音效。最终,他们选定以陆航航空兵作为主角。《风•雷•动》的创作以解放军电视宣传中心的技术人员为主,摄像、灯光、录音、制片共十多人,在北京的郊区拍摄了7天时间。
《风•雷•动》的拍摄有着普通电视节目所没有的挑战。与各大卫视的热播节目不同,对于解放军电视宣传中心而言,更多的工作是关于场地、人员安排的协调。陆航特种兵训练紧,现场不方便协调、组织人员进行拍摄,他们只好见缝插针地抓拍镜头;而4K机器受很多限制,景深浅,机器重,对于跟拍而言挑战很大。拍摄《风•雷•动》的时间是在去年年底,当时雾霾很严重,他们需要利用大风无霾的好天气抓住机会拍摄大场景。直升机起降位置不确定,路线也不受控制,摄像机需要来回跑着跟拍,翻转动作,镜头不够长,抓拍起来比较费劲。
说起来只是一场拍摄,但其间的风险却也不小,可说是游走在生死边缘。比如说,飞行员驾驶飞机路过塔台时会做一个翻滚动作,这位飞行员脑部手术后第一次做这个动作,为了抓拍到直升机的某些画面,摄像师需要提前蹲守,往上仰拍,当时的感觉是一扎猛子就碰到人了。“开车”(部队形容直升机发动的用语)时,发动机、螺旋桨已经动起来了,为了拍摄飞行员当时的表情,必须离得很近,“开车”让撤时,因为距离太近,来不及撤得很远,没想到真正起飞时风非常大,在一边拿着录音机、一边扶着三脚架的情况下,风可以大到几乎要把重型三脚架吹飞的状态。此次负责《风•雷•动》的摄像师赵阳老师在解放军电视宣传中心非常资深,基本功很是扎实,曝光、构图、跟焦都是一个人负责;不仅如此,还很拼命,在直升机上跟拍时,他半蹲半跪,甚至后来在把自己身体通过绳索绑缚在飞机上后探出身体去拍摄。
《风•雷•动》的创作团队因陋就简,充分利用现场设备,将劣势转为优势。比如10月底有一场夜戏的拍摄,当时雾霾的PM2.5数值接近500,现场并没有携带灯光照明设备,传统的灯光照明设备也不适用当时的场景,他们出奇兵制胜,利用探照车打光,利用雾霾进行散射打光,比人工放烟的效果还要均匀,从而获得逆光拍摄的良好效果。
不一样的4K
解放军电视宣传中心制作的新闻、纪录片较多,比如拍摄军事类的纪录片、专题片,在恶劣的部队环境下,飞机是训练时抓拍的,难度很大,需要拍摄设备机动性、便携性强。此次《风•雷•动》的拍摄中他们采用4K GPRO小摄像机,分别绑到了前窗挡风,一个向外,一个向内,拍摄飞行中的画面。一个摄像师配备一个助手,F55超35mm镜头的摄像,没有大的监视器、寻像器,对摄像师的要求高,需要对飞机的运动进行预判,需要具备相关经验。
跟焦镜头方面,他们选用了2个变焦、1个定焦(富士19-90mm、富士85-300mm,Sony 85定焦)这样的3个镜头。摄制组一行当时还携带了一些其他的镜头,但户外换镜头的机会很小,没能派上用场。
而原来解放军电视宣传中心的摄像师已经习惯于肩扛着摄像机冲向一线,即开即拍, 《风•雷•动》的拍摄,团队是电视人,采用的还是电视专题片的拍摄模式,摄像也是以一个人抓拍为主,涉及军事题材的不容易组织,没有像电影拍摄一样有遮光斗、滤镜等各种辅助工具。在他们看来,F55对于高速运动画面的抓拍没问题,比如飞机螺旋桨的转动,去果冻效应也不错。从题材角度而言,他认为F55对于时政新闻纪实类不太适合,不够灵活,不方便跟拍。因此,他们向索尼提议,以后是否可以提供更多中低端的4K设备?索尼NAB发布的 2/3英寸3CCD的EFP摄像机4300,一款可以采用现有电视焦段镜头的摄像机备受期待。
4K画面中的抖动基本在后期进行处理,因为后期处理抖动的容忍度很低,而轻微的抖动放在大屏幕上会很明显,也因为4K设备比较重,所以需要借助斯坦尼康、摇臂车、轨道车等跟拍运动画面。但是,这一点在军事题材的拍摄中难以实现。
菜单设置上,因为前期拍摄决定了后期调色,所以他们建议前期保留尽可能多的细节,宽色域,超级Gamma曲线,s-log2曲线,XAVC后期校色空间比较大。《风•雷•动》采用LOG曲线拍摄,50p格式记录、25p格式播放;采用XAVC流程进行后期制作,套片调色后整体不错,一定的压缩比例下,调色后保持了一定层次。此外,因为前期采光受到很大的局限,后期调色的工作也做得不多,最终在颜色一致性上花费的时间便多了许多。数据量大是4K的共识,这一点上张主任他们也感触很深,需要上午的素材中午导入,花费时间精力不说,因为外出不方便,每次移动素材后清空时心里都有些提心吊胆。
音频方面,《风•雷•动》拍摄开始便定下了5.1环绕声的录音方案。飞行花式表演,有一定实战性的选5.1,是因为其声向、定位,SOUND DEVICE 788T八轨录音机,设计用7个通道,前6个通道DPA5100话筒,点话筒(1路信号),摄像用点话筒补点。其实部分声音所见非所听,直升机启动后的噪音大,发动机低音重,螺旋桨的高音重,以及塔台呼报的声音,所有高低频混合在一起时很难听到声音。实际录制时很难,所以他们用点话筒单独录螺旋桨,再合成到5.1,塔台呼报用胸麦,后期进行最终效果调整(比例上的),参赛性质的、实验性质的比较多,大机场范围清晨录一些环境声。机头(技术棒)不好用,选择单独录音,工作量很大,对之后做节目没有特殊保护。F55设计之初更针对影视行业,分开录音,专门的素材处理,对于电视行业的工作量会大很多,一上午2张卡128G素材保存,备份空间没有了,每次清空都很忐忑,回看方面可否不用那么高清晰度的回看,官网上有个软件可以,下载后在电脑上进行回看。
从拍摄伊始,到11月底截止报名,20天左右完成成片。《风•雷•动》的成片在军事网上有高清版本,腾讯也进行了转载;也有4K版本,但当前出口不好,网站在带宽上的投入不够,而4K的数据量太大。
在他们看来,高清到4K的过渡技术上没有多少瓶颈,4K的分辨率等画面效果广受认可,也没有标清到高清的跨越那么大:标清到高清的过渡中,对焦点的把控跃升大。他认为,4K比高清的发展进程会更加迅捷!
第二届索尼4K杯作品点评 |
宣传片类一等奖:解放军电视宣传中心技术部《风•雷•动》
优点:作为一部运用了一定电影创作风格的军旅题材宣传片,在气势展现、画面质感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对于战斗直升机升空后的特写捕捉,克服了电影镜头焦距有限、且景深很浅的不利条件,准确抓取到清晰、完整的构图,非常难能可贵。作品中对于光影的把控,特别是晨曦时刻的影调处理,大气而不失细腻的情感,表现了摄影师的情怀,捕捉了大量的同期声,增强了影片的感染力。全片内容完整,一气呵成,堪称佳作。
建议:相比较全片的长度,开篇略显冗长,正题感觉珊珊来迟。拍摄军人的镜头,可以通过提高亮度彰显气概和素质,在4K画面中高清晰度可以突出军人的敏捷和勇敢。直升机训练的拍摄中,如能增加摄像机和镜头数量、使用更长焦的镜头,表现力将更加出色。 |
——本文转载自《世界广播电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