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冬交替,我国北部早已是一片秋日景象,南方则要晚半拍,依然在享受温和的时光。但无论如何,更多的阳光,色彩饱和不断增加的植物,都使得这个时节分外美丽。
如此美好的时节,你有没有拿起相机拍一张环境人像?
环境人像大家都不陌生,但要将环境人像拍好,却也是门学问。
不少会员和我们反映,在实际拍摄之中总会遇到以下这些问题:
为此,我们请到了大家都很熟悉的摄影师欧阳智斌,让他与我们分享一下,他在拍摄中是如何处理这些问题的。
索尼SIPS会员
中国婚礼摄影联盟认证摄影师
S&J(思捷)摄影机构摄影总监
要拍好环境人像,选景是一大重点,选好背景,拍摄就成功了一半!同时也只有背景选对了,接下来的拍摄步骤才能顺利进行。
纵深感的优势:
拍出的照片更具空间感,且主体更为突出。
平面感的优势:
拍出的照片则具有画意,人物及其他物体都是
画面的重要组成元素,若构图合理效果也很突出。
在背景线条十分丰富的情况下,对于长焦镜头在背景虚化处理的功力上要求严苛。如上图中,柔美的背景虚化可以带来朦胧柔美的意境。
眼控对焦功能,在动态人像的拍摄之中,识别能力明显提升,哪怕在画面中侧脸且有遮挡物的情况下,都能够清晰对焦。
拍摄纵深感照片,应在选取场景时就在模特身后留下足够的空间,背景应尽量远,最好能有物体延伸以营造递进感。(参考画面右侧的树木) 这里可以考虑一下如何和画面呼应。
同时,可以利用长焦镜头的虚化将人物从背景分离,除了加强画面层次,也起到了突出主体的作用。
利用长焦压缩效果,将远处的山、湖和天上的云彩、地面的沙丘纳入同一平面。山河湖海亘古久远,与着婚纱的新人搭配相得益彰。
而平面感的照片,则应在构图时更注意简洁,因为此时画面中的每一部分都是必不可少的元素,以上图为例,人物、沙丘的线条、远处的山共同组成了画面主体,通过合适的构图,画面不仅不显凌乱,还有错落有致的感觉,这也便是平面感照片的优点。
关于环境选择,大家大可放松,不用过度紧张。无论对谁来说,都不可能随时到名山大川拍摄,但哪怕只是家门外的公园,只要选好了背景,用对了方法,一样可以是很好的拍摄场景。
如果说选好背景是打底,那么构图就是一个框架,将最终决定一张照片的性格。
构图的基本方法不多,也不用花太多心思掌握更多的构图模式。真正重要的是如何在特定的场景中选择合适的构图,即使是同一场景,不同的构图也会带来截然不同的结果。
比如说类似的在大树下的拍摄就有多种不同的取景方式。
纵深感的优势:
拍出的照片更具空间感,且主体更为突出。
平面感的优势:
拍出的照片则具有画意,人物及其他物体都是
画面的重要组成元素,若构图合理效果也很突出。
近距离拍摄好处明显,就像上图,利用FE 85mm F1.4 GM 镜头的大光圈虚化,人物和杂乱的背景完整地分割开来,达到突出主体的效果。
这种构图有其优势,它更能突出人物本身的特点,同时更好 上手,能够轻松拍出画面简洁、主体突出的人像。
作为另一个选择,也可退后几步,除了人物外将更多背景也放入取景框。这样能交待更多画面背景,更利于氛围感的营造,但同时,也对选景和构图提出了更高要求。
以这张图为例,树干和人物都位于画面的中线,画面上部被树叶填满,下部则全是平行的竖线,各元素分布合理,人物艳丽的服装则恰到好处地突出了主体又不显突兀。透过树枝的些许背景虚化十分柔美,前景繁茂的大树和人物则稍显华丽。
FE 85mm F1.4 GM采用XA极致非球面镜片,焦外更加柔美
除了以上两种构图方式外,我们还有更多构图方式可选。比如这张图片,从背景中选取合适的"框架",便实现了戏剧感十足的画框式构图。
类似的构图方式还有很多,但多为三分法、中心法的延伸,仔细观察拍摄场景,筛选出合适的构图方式才是重中之重。
有了合适的选景及构图,照片便有了一个漂亮的躯壳,而光影则能为这个躯壳加入灵魂。
外景拍摄不同于室内拍摄,尽管摄影师会挑选合适拍摄的时间段,但自然光不受人控制,因此拍摄时也做好补光措施。而在诸多补光方式中,我推荐更可控的闪光灯补光。
一般的人像拍摄,我们无需大动干戈,一盏能够引闪的机顶闪光灯便足够使用。这时我们需要注意的主要只有两点:闪光灯的功率控制,以及补光角度。
闪光功率高,背景被压暗,人物更加突出。
闪光功率的高低选择由摄影师想要表达的风格决定。当功率高时,人物背景会被压暗,拍出的照片更具戏剧或时尚感,更强的反差也意味着更强烈的情绪冲突。
对上图中的“人造炫光”特别好奇?
点击右侧“我学好啦”进行签到
我们将在12月底通过短信的方式将技巧发送给您。
闪光功率低,只做单纯补光,画面更为自然。
环境人像并不难,技巧也不算复杂,但在拍摄之前一定要清楚自己想要表达什么。
根据自己的需求,按照本文的步骤制定拍摄计划,再多多尝试,相信你也能拍出大家喜欢的环境人像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