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
Sony
高清杯大家谈

摄影技巧 使用心得







HD项《城》的制作

宁波台 孔焱 2006.2.17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高清设备在宁波台制作的电视散文《城》的拍摄和制作中的应用。浅谈高清项目在制作流程中所遇到问题的分 析、探讨和解决方法。

一、概述

数字高清产品进入我国广播电视及影视制作领域大概有4 年多的时间,但真正使用高清设备进行拍摄、制作的人为数不 多。宁波电视台也是在2002年与2005年两次借Sony高清杯 的机会,制作了两个高清专题片《剡溪寻缘》、《城》。这两个 电视专题片各有其一定的代表性,《剡》是以自然风光为主, 《城》以城市风光为主,还有许多人物的镜头;在两片拍摄中 我们都使用了大量的运动镜头,摇臂、小摇臂等。我们使用的 摄像机是Sony 的HDW-750CE 和HDW-750P,录像机是 HDW-D2000、JH3,后期设备是Sony 的非编XPRI。期间通过理论学习和拍摄实践,我们总结出一些高清摄像机在ENG 使用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在这里与大家作一交流。因为我们也 是一直在探索中,有什么不足和错误请大家批评指正。

二、项目简介(项目周期为40 天)

此次拍摄电视散文《城》,整个周期为40 天,前期拍摄 加补充镜头时间为30 天左右,特效制作加后期剪辑为25 天 左右,共拍摄了1600分钟的高清素材。因为制作周期短,为了 缓解后期制作的压力所以制定了特殊的前期拍摄计划: 先拍摄 需要后期制作和加工特技的镜头,再拍摄常规镜头。

三、前期拍摄

通过参与几次前期的拍摄工作,我感觉拍摄HD 项目和 SD 最大的区别是构图,镜头和聚焦。

1、构图,镜头与聚焦

HD 的构图方式是16:9,于SD 的4:3 大不相同。我个人 认为16:9 的图像在拍摄外景时更易于表现,但是在拍摄人物 和近景时构图比较困难。怎么把握就要靠摄像和制作人员自 己的摸索和积累了。光学镜头是摄像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惜 在实际使用中除了富士公司的一个16倍高清镜头以外,我们 没有其他的高清镜头。在一些特殊的拍摄场合下,我们只能使 用标清数字镜头来代替高清镜头。我们曾使用了佳能11倍数 字广角和33 倍数字长焦,使用中发现许多毛病,广角端的桶 状变形在16:9 的画面中显得过于夸张,边缘和四个边角变型 很明显,而且画面偏软,相对而言33 倍长焦镜头出来的画面 好一点。事实上用标清镜头来代替高清镜头进行拍摄,决不是 对待高清制作的科学态度。高清摄像机的跟焦难是大家反映 的一个普遍问题。在实际操作中,被摄物体有移动,是很容易 出现偏焦的问题。其实高清的焦点问题是由高清的高清晰度 引起的,1920X1080 的像素是标清中使用720X576 的五倍。 因为高清的分辨率高,水平视场角比标清大,画面包容的景物 多,景深比标清小很多,所以聚焦时要格外小心。我们的拍摄 经验是首先将镜头的后焦距调准,摄像师对寻像器的调整也 很重要,适当地调整寻像器的PEAK电平,对准确跟焦很有帮 助。在拍摄中监视器很重要,要看仔细。另外只有用最笨也是 最简单的方法,在不拿准的情形下,多拍几条。

2、周边设备

高清设备对前期拍摄时焦点、曝光、细节还原等方面提 出了新的高要求,因此对我们拍摄时候准备的周边设备也提 出了新的要求。我们的感受就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三脚架 越结实越好,监视器越大越好。我也参考过国内一些同行写的 文章,特别是拍电影、电视剧的,他们还准备了示波器、测光 表、皮尺等辅助设备,我觉得如果条件允许,多准备一些周边 设备会对最后拍摄出来的成片效果有很大帮助。特别是大监 视器24英寸,24英寸能看到更多瑕疵,我们在02年拍摄《剡 溪寻缘》时就专门带着发电机为24 英寸监视器供电。

四、后期制作

1. Xpri 的使用上有些不同于其它的非编设备

XPRI Version 6.0高清非编系统的硬件构成。该系统的硬 件构成完全就是一台高性能的图形工作站,再加上丰富的电 视专用转换接口,通过上下变换,完成高清信号和标清信号之 间的转换。该系统拥有3.06GHz的双CPU,使用日立的SCSI 硬盘阵列,以满足存储大量素材的需要。

■ 结构上,它有特殊的特技台,音频控制台和数字调整 台的接入

很多的非编软件是通过软件内部的控制面板来控制采集和 输出时的打点功能,但是XPRI在软件外还提供了相应的硬 件,熟悉Sony特技台的同事一定很熟悉这个附加设备的使 用。除了特技台的功能外,它还可以配合软件的使用。比 如,特技台上的搜索轮既可以控制录像机也可以控制非编 软件上的时间线。外接的音频控制台也是软件内部选项的 硬件延伸,熟悉音频软件的同事一定也很容易上手。再就 是它的微调旋钮,每个旋钮的颜色在软件的不同功能中都 有相对应的位置。比如说在颜色调节中灰色的钮代表 HUE,黄色的钮代表SATURATION,桔红色的钮代表 BRIGHTNESS,等等。使用者旋转它们就可以直接微量调 节这些参数(这些选项后面的MOUSE拉拽条实在比较“灵 活”,轻轻一拉就会改变很多)。这些硬件的使用也能让使 用者有更加直观的感受吧。

■ 软件兼容性上,它配有内嵌的AfterEffect6.0 和 TitleMotion 字幕软件

除了非编的功能外XPRI 有自己的特技功能,还可以把AE 的很多PLUGIN插件直接安装在XPRI上,虽然不能保证百 分之百可以使用,但也是很好的特技延伸方法。如果在剪 辑的功能之外需要做一些Motion Graphic,那还可以启动 内嵌的AE6。选择非编时间线上的素材,MOUSE 右键打 开的菜单里就有把素材发送到AE的选择。如果选择的素材 是多条或在不同的时间位置上,都可以直接的复制到AE 里。遗憾的是AE 不能上屏,这样一来对特技画面把握很 难,另外在AE里图像的显示方式即使设置到最高,也很难 达到我主观的清楚程度,如果使用MASK就很麻烦了。由 于HD的素材文件很大,所以AE的动态预览时间不能很长, 并且要跑两遍才能顺畅起来。AE里处理过的素材需要生成 特殊的VIO 格式才可以给XPRI 直接使用。使用者要参考 XPRI的说明设置输出的参数,并且不能够随便更改输出文 件的名称,如果更改了就会造成XPRI 的素材错误信息。 XPRI 支持IMPORT 多种格式的文件,比如:mov, avi, mpeg4, tga, wav, mp3 但是都需要转化成自己的视频和 音频格式才可以使用,这样比较浪费时间,也不能直接 SHARE自己的素材给其它软件使用。如果在片中需要出现 字幕的话,可以启动XPRI 内嵌的TITLEMOTION 软件,虽 然是4.2.1 版本,但是也很容易上手。熟悉Sony 字幕机的 同事可以说是驾轻就熟。生成的字幕条可以放置在字幕轨 上,时实上屏。每条字幕和素材属性几乎相同,除了可以 加以XPRI的特技外,字幕条还可以放置在图像素材的轨道 上,反之则不行。

■ 稳定性上,Xpri 软件非常的稳定。

我们在制作《城》的整个过程中没有出现过死机显现。就 是有的时候软件反应较慢,我想是因为HD 素材的文件格 式较大的缘故,所以操作起来可能有些迟缓。比如说你快 速的从素材库里选择一个素材,然后直接往时间线上放置, Xpri 可能就会认为是种非法操作或忽略你的动作。还有就 是Xpri 会经常性的自动保存你的项目,特别是Xpri 认为使 用者进行了非常规操作的时候。相对非编软件的稳定而言, 内嵌的AE 和TitleMotion 都不那么稳定了。它们在制作过 程中都出现过死机情况,特别是在AE里不能随意的使用复 制和拷贝功能,因为很容易死机。

■ 使用操作上,Xpri 非常的细腻和严谨。

象我这样的比较粗糙的剪辑人员在使用初期的确很不适应。 例如,在时间线上操作调色。Xpri 不是认定你用Mouse 选 择或点亮的素材,而是认定时间走针压住的素材。某些情 况下(至今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素材无法直接从素材 库里直接拉上时间线,而是需要把它先拉入预览窗口,再 打点拉上时间线。在时间线上,图像素材和声音素材分层 罗列,如果你想锁住任何一层都需要把其它文件层先点暗 (关闭编辑功能)后再进行操作,如果不然,它会自动锁住 所有亮着的层,而不是锁住你选择的层。这些细节与很多 其它的非编软件都不一样,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也许是 因为象这样的细节太多了,以至于我在使用的时候都怀有 一种小心谨慎的感觉。我个人认为这些操作上的不便虽然 不会造成很严重的问题,但是会很影响工作情绪的。

2.《城》的视频特技制作

相对于SD 而言,HD 的清晰度大大提高,细条状素材也 不会出现闪烁(爬行)的效果。色彩还原真实了很多,对中间 色调的还原比SD 丰富了很多。HD 还特别善于表现玻璃,水 和金属的质感。

在这部片子的创作过程中我们更多的强调了前期的拍摄, 力求对所拍摄的素材进行真实的还原,所以整片使用到校色 的部分很少,也很简单。仅有一些校色工作都是在Xpri 上完 成的。Xpri 提供了一些基本的校色功能,HSL,Curvesˇˇ 还能 够分别对Master, Highlights, Midtones和Shadows进行控制 调节(这里就会使用到那个外接的调节旋钮硬件)。

相对而言在这布片子的制作中使用比较多的特技是速度 的变化。有很多长时间拍摄的素材要进行压缩处理,有些摇臂 镜头要进行变速处理我个人对Xpri 的素材压缩效果很满意, 操作起来也很方便。对素材压缩使用者可以在素材库阶段直 接进行,当然也可以在时间线上进行。不同于Sobey 的E6, Xpri的压缩工作是在前台进行的,我们必须等待压缩文件的生成。对素材的压缩既可以用定时控制,也可以用比例控制。另 外它对压缩的素材还有帧溶合(FrameMix)或场溶合(FieldMix) 等选择。再点击开变速菜单右下角的按钮,就可以打开手动关 键帧的调整界面。使用者可以加KeyPoint 然后使用贝兹曲线 调节时间的变化,调整变速的效果可以时实的上屏监看。使用 者可以调整到满意为止再进行Render。

在本片中我们对一段约为5 分钟的素材进行了多次变速 处理,素材是从一个演员中镜的定格画面开始,然后拉出,穿 过一个钟鼓楼的门洞,然后再拉出,经过约2公里长的街道然 后渐渐慢下来。拍摄的过程是使用斯坦尼康加汽车完成的。制 作的过程中我们去掉了一些汽车停下或速度很慢的部分,把 速度差不多的画面连接起来,经过修饰后再做变速处理,完成 后的效果很有意思。还有一个摄像机穿过鸟笼的镜头也使用 了变速处理。为了表现一种现实中的“梦幻之城”的感觉,我 们设计了一个从大景拉出进入一个鸟笼,然后穿过这个鸟笼 再拉出并摇起的镜头。拍摄过程分3部进行,在轨道上固定好 的摄像机先拍摄大景拉出,然后把切割开的一个鸟笼放置于 摄像机前,拍摄半个鸟笼的拉出过程,然后再把同样大小的一 个完成的鸟笼放置于摄像机前,对位,再拍摄拉出并摇起的过 程。拍摄中因为要把摄像机伸入鸟笼中,摄像是在拆掉寻像器 的情况下凭感觉做的拉出动作,拍摄效果是负责后期制作的 我在监视器里监看的。

这个片段的后期制作:在AE里先要加入鸟笼入画的那几 个画面,也就是让几跟鸟笼的小柱子入画的片段,然后把三次 拉出的动作尽量调节成匀速(因为每部分的拍摄都有起和停 的过程),然后生成一段较匀速的VIO 素材,回到Xpri 里再做 变速处理。在《城》一片中有一个贯穿全片的道具——一个 红色的纸飞机。特别是在片子的结束部分这个纸飞机要飞起 来,经过几个起落然后飞入城市的大全景里。纸飞机的模型制 作是在SOFTIMAGE 里进行的,然后使用AE 进行合成。跟据 负责这部分特技制作的同事的意见,我们前期拍摄了很多纸 飞机飞行的动态素材作为制作的参考,并且在拍摄需要合成 的场景时我们也使用真实的纸飞机拍摄了参考素材,这样一 来,飞行轨迹的控制和光影的变化控制都得到了很有价值的 参考数据。

在这部片子中还有一个特技涉及到HD 的素材在AE 里 Mask 的使用,制作这个特技的过程使我深深的感受到HD 和 SD的不同。合成的画面内容是在一个建筑物的转角拍摄从一 边走近的人物,然后镜头摇到建筑物的另一边,同一个人物也 走近画面。制作和拍摄的原理很简单:两组摇的镜头,人物分 别从两边走近,然后使用Mask把两次拍摄的素材勾选叠加起 来。但是拍摄起来也有困难,因为没有机械匀台,所以要求摄 像尽量把两次摇的镜头拍摄的速度一样。在制作中我再进一 步调整成一样的速度,这样衔接起来就不会有顿错感。在使用 Mask勾勒出有人物的部分进行叠画的时候我遇到了问题,因 为两段素材中木墙上的光线和亮度有区别,所以我先开始计 划在木墙里使用Mask勾勒出高光部分,然后进行叠画,这样 一来可以使光线变化显得自然一些。但是在HD中Mask 的边 缘太清晰了,即使使用了虚化处理,但是木板墙面的纹路还是 清晰可见,虚化的部分也显得极不真实。按照以往在SD画面 中的经验,我认为这样的处理应该是看不出问题的了,可是在 HD中是行不通的。并且在AE中使用贝兹曲线勾勒Mask时画 面会虚化,这样一来就更加难以准确的使用Mask了。最后使 用的方法是:在把两段素材摇的速度调整成基本相同的情况 下,再把亮度和色彩调整成几乎一样的感觉,最后选择一个木 板的接缝处做垂直的Mask,然后Mask 跟随画面移动,好象 滑像一样的原理。这样才完成了这个特技的制作。

五、小结

在完成这两个高清片子的制作后,我们感觉触动很大。从 标清到高清的转变并不是简单的信号格式调整,应该说是电 视制作的一次飞跃。许多制作方面的问题在标清时代可以带 过,但在高清时代就是不合格的。比如主持人、演员脸上的瑕 疵在高清晰度的画面中看得一清二楚;又如演播室原先布景 上的钢丝在标清上也许看不到,到在高清画面中就很明显,这 对美工又提出了新的要求。现在还提出一个高清视频工程师 的概念,就是说在前期拍摄中需要视频工程师对摄像机、监视 器等设备做调整,以发挥高清的最大优势。但现实情况中很多 电视台是做不到这一点,那就需要摄像多了解一些视频方面、 灯光方面的知识。因此我觉得高清时代的来临对我们电视从 业人员来说是机遇更是挑战,对我们的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