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选择高清 走向成功
上海桥和桥广告有限公司(简称HMI)是1989年在香港成立的,1999年在上海设立了分公司,到今天我们已经成为国内比较有实力的影视制作公司和器材租赁供应商之一,每年大概有40~50部的电视剧拍摄租用我们公司的器材。我们公司是由著名的摄影师和导演成立联合成立的,因此他们对器材的要求非常的严格.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拥有超过2000万港元的专业器材,其中包括有30台专业摄像机以及专业的灯光、收音和后期制作的器材。下面本人将和各位分享一下我们使用高清器材的经验和经历。
大概在1年前,我们公司决定要引入一台高清摄像机,我选择引入了索尼的HDW-750P。在当时购买的时候,大多数人都反对,因为觉得市场还不成熟,怀疑这样购买会有风险。对于制作公司而言,购买机器如果选择错误,那么在经营上对私营公司将是一个很大的打击。但我经过仔细的考虑,以下的因素还是促使我做出了购买的决定:
首先,我们在5年前开始投资数字摄像机用于设备租赁业务,以DVW-790WSP为例,平均每个月的租金收入大概在3万元左右,所以一年就可以收回成本了,这是因为当时竞争较少,而现在由于同行的竞争,标清摄像机的租金下调了很多,如果继续购买标清的摄像机,我们估计回本的周期大概要2到3年,所以投资的意义不太大。相反,我们在过去一年中经营高清摄像机的租赁,我们的租用率、使用率是比较稳定的,就像我们当初开始投资标清摄像机一样,我们预计一年多的时间将可以收回成本。从事租赁行业,不仅要有好的服务,更要有新的产品,来维持我们的竞争力。
其次,高清拍摄并不会大幅度增加制作成本。现在投资电视剧和影视节目的制作人,很多过于重视成本控制,认为使用高清将会增加很多制作成本,感觉投资风险很大。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误解,因为可能他们眼光不够长远,在实际的使用中,跟数字Betacam相比,采用高清HDCAM制作,租用器材的成本大概仅增加20%~30%。而拍摄成本在影视制作中所占比例很小,因此对总制作成本的影响更是微乎其微。占总制作成本较大部分的影视明星和制作人员佣金方面,并不会因为采用的拍摄方式不同而不同。
第三,采用高清制作在发行上拥有优势。制片商的眼光应该稍微放远一点,随着中央电视台高清节目的发展规划,以及海外市场对高清节目的需求,高清制作在节目发行上存在着很大优势。采用高清HDCAM拍摄,然后还可以将高清版本下变换为标清版本,同时拥有两个版本,在发行上将比较灵活,而且发行所获得的收入完全可以弥补制作成本上的增幅。
而且,现在海外市场对节目的要求也相对提高了,就拿我们现在拍摄的纪录片为例。我们跟《国家地理》杂志合作,他们要求从2005年年初开始,我们提供的纪录片一定要符合16:9的格式,4:3的标清磁带他们将不再接受了。
另外,最近在拍的电视剧是和新加坡合作的,他们也选择了高清。
在购买后的实际使用中,索尼公司的孟建军老师来上海对我们的工作进行了指导,通过高清的基础介绍和一些使用培训,让我们更了解了高清摄像机的一些优势,让我们拍出来的画面达到一个更佳的视觉效果。目前我们已经先后购入了3套HDW-750P摄像机、一台HDW-F900 24P多格式的摄像机和一些高清HDCAM的录像机,最近还会引入高清后期制作系统——XPRI。作为第三届“高清杯”活动中索尼公司的合作伙伴,HMI在过去几个月中,分别为江西、河北、河南、山西、内蒙古电视台等6个参赛单位提供了节目的后期制作,帮助他们实际操作XPRI高清后期制作系统等设备。在制作作品的期间,我们也获得了更多的体会和启发,增加了我们的熟练度,同时也消除了我们的怀疑。至于摄像机的使用方面,我们也获得了经验,在拍电视剧时,创作人员觉得高清更比较倾向电影的制作流程和拍摄方法,比如拍摄中的光线控制,我们沿用了电影的测光表,光圈一定要统一,曝光不当将使后期处理画面比较困难。所以,拍摄高清的时候,必须注意光圈和焦点,其他方面高清设备则沿袭了标清设备的简便性和灵活性。
我们公司一直使用的索尼的专业产品,发展到今天,给我们带来较好的收益,在5年前,我们公司一年只能负担20套的电视剧的制作。现在,每年的节目产量可以达到50套左右。最近,公司刚刚完成了电视剧《中华小当家》的制作,并和新加坡方面合拍了《错位情缘》;在儿童连续剧方面有《长大成人》;另外还有电视电影《那个傻瓜爱上你》等。而且,我们还注意到一个潜在市场——采用高清拍摄的广告,2005年新年期间,将会有高清拍摄的保健品广告以及洗衣粉的广告在上海播出。另外,我们将会在2005年1月份和周星驰合作制作一系列儿童的高清节目,他们将会使用我们的高清摄像机,多机位进行拍摄。我们相信,在中国电视媒体的力量是非常强劲的,索尼高清器材的出现提高了影视作品效果。同时,目前高清电视还在一个起步阶段,有赖各位同仁的努力参与,因为高清始终是一个新的课题,新的技术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时间来重新学习,了解其潜力和优点,才能与世界的先进制作水平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