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试高清
关于题材的选择:
我简单说一下这次我们为什么选拍这样一个选题--《戏痴》,一个粤剧人物片?
从去年10月到现在,我们做了两次高清晰电视专题试机拍摄。 我们去年拍的是风光片,这次使用Sony公司的高清晰设备,为了更能体现高清晰电视清晰、细腻,色彩反差非常柔和、饱和的优势,我们决定认认真真拍一个人物专题片。现在从成片后的效果来看,从技术指标到屏幕的感官效应,都非常令人满意。结论是高清晰设备与其他摄录设备相比,的确具有很多优势。电视播放、传输如果进入高清时代,人们将获得良好的文化娱乐享受。电视对电影的冲击也将更激烈。
关于高清设备的一些实际感受、体验:
高清晰设备除了技术上清晰度高之外,还有重量轻,耗电少的特点,一块电池拍了半天还用不完,一天有两块电池就足够了,不像过去的模拟机,出去一天带了电池还要带充电器。高清晰设备重量轻、耗电省,给外景录制提供了便利。
磁带体积小,录制时间长,体积与Betacam SP相同,录制时间要长出将近一半,方便很多,而且质量好,安全可靠。
高清晰设备录制的电视画面画幅开阔,让人感觉舒服,16:9的屏幕,加上成像清晰度高,像看电影的感觉。容易使创作者产生创作灵感,给观赏者带来视觉舒适的兴致和吸引力。
高清晰设备的最大优势是画面技术质量高,清晰、细腻、柔和。它的结像清晰度、细腻度和明暗层次相当好,接近于电影胶片。而且菜单项目多,可调范围大,还有间隔摄影功能,为创作提供更丰富多样的技术手段。
Sony高清晰设备的宽容度比较高,从高光部分到低照度部分成像的层次丰富,色彩饱和、艳丽自然。这次我们以试机为目的选取的这个题材,有日景、有珠江边的夜景;有舞台演出的场景,也有在舞台边待戏的微弱灯光照度下的场景,拍出来一看,层次表现得都非常好,令我们感到惊喜。我们和珠影的照明师对Sony公司这次提供的高清晰设备的评价是设备的灵敏度较高,可能相当于电影400度胶片的感光度,对低照度影像的记录,大大超过我们原先的预料。还有一次在珠江岸边拍夜景、场景是演员在江边漫步,因为没能借到直流照明灯,只好在江边路灯的光线下拍摄,时间选择是傍晚天没全黑下来,天空还有点密度。拍下来后一看,有点密度的天空还挺明亮,夜景显得不是十分逼真,等到天差不多暗下来了,拍出来的夜景就十分漂亮逼真。这次实际拍摄试验后,我们认为,Sony高清在低照度条件下也有自己的独特优势,与其他设备相比,这方面的优势更加突出。
关于创作的一些想法、做法:
我们摄制的人物专题片《戏痴》,介绍的是一个粤剧武生对事业的痴迷、执着和不懈追求。现在看来达到预期的效果,有情节,有地方文化风情,画面的用光、场景的调度和色调的运用,应该说效果是令人满意的,有些想法和做法,值得今后借鉴。 "
空镜头和大特写的运用处理,使高清晰电视的优势更加明显。我们在拍摄演员化妆、着装时,演出时反复多次运用大特写。人物面部的质感真实自然、层次分明,服装头饰特写清晰艳丽、细腻入微,配合人物的表演动作,很富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另外我们比较注重对与情节有关的南国自然景物的入细描写,这些空镜头特写如雨中的芭蕉、雨后带着水滴的翠竹小花等等,因为图像特别清晰,显得更加美妙,传神。高质量高清晰的电视摄制手段会触发创作者的创作欲望,为创作者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和思维飞翔的广阔空间,两者之间紧密互动,相得益彰。 "
用光比较注意配合高清的特点。摄影就是靠光线造型,用光一定要特别讲究。高清电视视觉上接近于电影,但又不能照搬电影照明,毕竟有胶片与磁带之别。我们觉得高清电视的优势在于图像清晰柔和细腻,其彩色的饱和度和反差让人看起来感到清亮舒适,所以,在用光照明上我们也更追求柔和感、层次分明,既要立体感,光比又不能过大。照明主光多采用前侧光位,加上辅助光,使图像清晰柔美。现在看来效果的确不错。 "
背景的处理比较得当。戏剧角色,化妆、服饰、道具都比较特别,人物造型富有立体感,为了更突出其造型和表演艺术,我们舍弃了戏剧中原有的场面布景设置,而采用深色天幕配以飘动的轻烟,演出背景简洁化。这样处理的结果,使人物的表演和造型轮廓更加明晰,色彩艳丽,主题鲜明突出。另外,还因为这样的背景处理,在表现辛苦练功这节戏中,演员刻苦习武,大汗淋漓,旋转翻腾时脸上、发端汗花飞溅,映衬在深沉的背景上更加清晰剔透,细致入微、入木三分,极富动感气势,美妙动人。当时,我们拍摄时为了突出汗水,做了一点手脚,在艺术片允许的前提下让它适度夸张。现在看来,这样想法和设计在高清晰设备面前表现得真是淋漓尽致,完美感人。
对高清设备技术的使用掌握,我们仍然处在尝试、探索中。我们相信,随着高清技术的进步、成熟,电视制作人将会与技术发展同步,与时俱进,在创作实践中积累经验,迈向技术、艺术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