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
Sony
高清杯大家谈

摄影技巧 使用心得

产品图

感受高清晰度电视节目制作

广东电视台 张晓卉

随着全球高清晰度电视技术的发展及高清设备在市场的推广,我开始在电视制作中接触到最新的高清设备--Sony 的HDW-750CE和HDW-M2000P。高清晰度电视对我来说是全新的体验,经过Sony公司的短暂专业培训,我便参加了我台"Sony高清杯"参赛作品《戏痴--一个粤剧文武生的情感与梦想》专题片的拍摄与制作。面对高清晰电视设备独特的镜头感、立体声的效果,我感受到它给我们电视人带来的喜悦、便利及挑战。高清彻底打破了传统节目制作:图像分辨率成倍提高及16:9的大屏幕,再加上色彩还原的精确,使得电视节目的感染力更强,可以说在高清晰度电视节目制作工作时,我陶醉在享受视觉美感之中。通过这次初次接触高清,我总结出以下三种感受与大家分享:

感受之一:在使用高清晰电视设备前,创作人员要有高清意识,对分镜头设计要考虑多一些。因高清画面、音响设计与标清有本质区别,首先要改变构图习惯,16:9的画面比4:3横向加长了15%。由于画面精细,画面信息是标清信息的五倍,使得画面内容更加丰富,为设计现代构图取景提供空间,高清的运用会给构图带来新的生机,这对目前摄影从业人员是一个挑战。由于扫描线增加一倍,焦点的不准时会变得明显;镜头信息量较大,在进行摇、移、变焦等操作中要求较慢又要有冲击力的画面,这对创作人员提出更高要求。在专题片《戏痴》中,导演和摄像利用高清屏幕的构图优势,将片中主角文武生形象拍得非常饱满、细腻(近景和脸部特写),一组在舞台武打画面,演员汗珠飞落经过XPRI的慢动作处理更加清晰,令全部工作人员惊叹不已。

我认为高清晰电视节目的制作特别是专题片的拍摄与制作上比标清制作的电视专题节目要讲究得多。专题片《戏痴》导演曾经从事电影工作,他更多的注重使用电影纪录片的手法,从题材选择上或是镜头的运用上以及画面局部表现与描述上更加体现高清晰电视特质。对声音制作要求无疑也要同步,对于普通电视信号所表现不出来的东西在高清电视中表现得很清晰,所以声音也要吻合较细致画面、情节。《戏痴》百分之八十是同期声录制,现场感强,如片中画面为穿木屐走路特写长镜头,主人公边走边哼唱岭南特色的粤剧小调,在同期录制时木屐击地声非常清晰,使画面中人物内心表现更加真实感人,增加了图像的感染力,并充分展现声音与画面的空间感和纵深感。

感受之二:想让一个画面尽善尽美,对灯光要求很高。《戏痴》中,主人公一人坐在空旷剧场观众席上,舞台上的灯光使得主人公身影在高清画面中更加浓重,由于场地很大,这是个大全景,摄像使用移动轨道试了很多方法还是感觉影子很抢画面,最后还是珠江电影制片厂灯光师布光解决这个问题。

感受之三,可五十分钟连续录制,水平像素达到1920,图像多代复制能力很好,几乎无损失。专题片《戏痴》长度为18分钟,后期除片头、片尾和中间一处使用非线性编辑XPRI系统外,其它都是在HDW-M2000P录像机上完成的,这套设备比以往我们常使用的录像机界面区别不大,只是更方便使用。XPRI除可将前期拍摄的画面进行快慢速度处理外,还可补救前期曝光不当之处,比如:当我们编辑一组竹叶、荷花、芭蕉叶画面时发现竹叶曝光过亮一点,于是我们通过调整获得了较理想的效果。